分类导航
编者按: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象征,是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力量之源。红色精神源于五四运动,继于1921年建党,命名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成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为了让读者能够全面学习红色精神谱系,坚定理想信念,本网从今天开始,刊发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筑梦的力量》一书,该书全面、系统、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红色精神。该书由郭帆、廖宏、肖斌富、邓军强主编。
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创新发展
红色精神,以地点、事件或代表人物命名,形成了一个个鲜明具体、脉络清晰、前后相接的璀璨闪亮的“坐标”,它们震撼人心、塑造灵魂能够长久涵养后人。红色精神,犹如鲜活生动炫目多彩的历史长河中的浪花,彪炳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红色精神的壮丽征程,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还专门用一个部分对文化建设进行了部署,提出今后5年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部署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红色精神是文化建设中的核心部分之一。在红色精神中,有英雄人物、先进人物个体形成的精神,有国家民族英雄集体形成的精神。它们既体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个人担当与情怀,更体现了5000多年来我们国家统一、政权集中、文化向心、民族英雄集体奋斗的历史传统。
任何一种凝聚人心的先进精神的锻造与形成,都反映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时代风貌,都离不开最基层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任何一种激荡时代的先进精神的落实与发扬,都代表了一个民族和国家在创新发展前行,都离不开最基层的广大群众的践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红色精神引领了中国共产党100年的艰难与光辉历史,跨越了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两个时期。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红色精神既有共同浑厚的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红色精神十分突出、反复强调、具有普遍共性的根本内核是:信仰坚定、爱国团结,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创新、以人为本、勇攀高峰。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提倡、坚持不变的三种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创新精神。
红色精神引领并支撑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克服艰难险阻,团结奋斗不息,在内忧外患的多重压力下不怕艰险攻坚克难绝处逢生,开创胜利直到今日中国建设成为东方强国!
中国共产党是红色精神的创造者和践行者,具有超强的历史判断能力和自我纠错能力。在每一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总能够根据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的要求,焕发出不断延展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精神气象,引领时代的航船不断向符合人民愿望的方向发展。
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形成了以不畏艰险、坚守信念、敢于牺牲、勇往直前为重点的斗争精神:红船精神是确立信仰、树立远大理想,井冈山精神是开创革命道路,西柏坡精神着眼于革命胜利后党的建设。
新中国建设时期,面对贫穷和落后,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形成了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重点的创业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是其集中体现,雷锋精神则树立起了共产主义理想人格典范。
改革创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形成了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求真务实为重点的拓荒牛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昭示万众一心去战胜困难,为新时期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2020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六个新目标”;一是经济发展取得新应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外设取得重大进展;二是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三是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辐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五是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收人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六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2015年9月2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讲道: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讲话强调: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人民军队的力量,根基在人民。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就一定能够激发出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就一定能够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坚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壮大我国综合国力。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用 70 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 300 多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只要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就一定能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创造让世界惊叹的更大奇迹!
推进伟大事业需要红色精神。习近平关于“红船精神”“航天精神“丝路精神”的提出和阐述,从时间维度拓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宽度:从精神形态维度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内涵,既有对历史的寻根究底,又有对现实的适时反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丰富发展的精神世界。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是一个立体的范畴,它是中国共产党处理内政外交时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范与品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际秩序的深刻调整,中国正在并将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逐渐形成了适应新形势的精神品格。
习近平顺应形势,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有关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了积极的姿态和负责的态度。
习近平还倡导要用丝路精神推进“一带一路”乃至国家局势的和平发展。丝路精神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对以和为贵中国精神的沿袭和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国际关系、发展经济社会上的重要理念的升华。
参考资料
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http://www.xinhuanet, com/polies/2015-09/02/c_1116454204.htm引用日期:2020年8月24日.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胡敏:《新的战略安排:分两个阶段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http:/theory.people.com.cn/GB/nl/2017/1123/0531-29663349.html,引用日期2020年8月24日。
刘建军、梁祯婕:《学习“四史”,不断深化四种认识》,《中国教育报》2020年7月16日。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http://cpc.people.com.cn/nl/20201030/c64094-31911721.html,引用日期:2020年11月1日。
陈晋:《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光明日报》2016年6月 29 日。
欢迎原文转载,不得随意删减,否则保留法律追责权利。转载务请注明源发网站http://www.xinhonhnet.com
预购《筑梦的力量》一书者,请于刘主任联系。手机:13007017636(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