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件查询:
搜索: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构建:价值与路径
发布人:彩虹   更新时间:2024-11-28    点击:175292次
  

郭清梅 梁捍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扎根于中国大地、中华文化的政治实践,在其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展现出强大的制度优势,并在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与此同时,作为“两条道路”“两种制度”之争的重要方面,它也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攻击诋毁的重要目标。干得好、讲得好,才是真的好,才是真底气。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提供有力的话语表达,清晰地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独特优势,理性地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故事,已经成为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述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构建的价值意蕴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构是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表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建构,既有助于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发展,提高政治制度认同、增强文化自信,还可以在“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下,展现中华民族特色、提升国际影响力。

(一)有助于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发展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每一种政党制度都需要一定的话语进行表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创造了一种新的政党政治模式,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了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构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可以更加明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地向世界传递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党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实践成果丰富,而且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但理论研究的不足导致构建多党合作话语体系的说服力不够,影响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而任何理论创新都需要话语体系的优化,同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又将推动话语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所以,构建与制度发展相匹配的话语体系,能够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优势阐释清楚,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政党了解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认同度提供学理支撑,从而夯实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石,进而推动新型政党制度不断创新与发展。 

(二)有助于推进中国式民主政治创新发展

民主是世界上每个国家和地区矢志不渝的追求,实现政治民主化极大推动着世界政治的发展和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就是通过制度安排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上探索和实践的原创性成果,以内部运行的“执政—参政”的基本构架、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理论和实践彰显了极具特色的中国式民主。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以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落脚点和根本出发点,站稳根本政治立场;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建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积极作用,坚持大联合大团结的主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做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1】。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建构,在广度和深度上诠释了中国式民主的价值和优势,为推进既具较强稳定性又具民主活力的中国式民主发展提供动力。

(三)有助于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政党制度决定政党关系。在我国政党制度中,体现了既有领导又有合作的和谐型政党关系,保持着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在新型政党关系行使过程中,既保证了集中统一的原则,又科学有序地实现民主化,集结全国之力办好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例如,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迅速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应对挑战,为新型政党制度发挥出应有的制度效能,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这种新型政党关系既有效避免了西方政党之间相互攻评,不择手段争夺国家统治权,想方设法控制社会大众意愿,导致政局动荡甚至社会撕裂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社会内耗。又规避了因仅存一党而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决策不当,自身却不明所以的缺陷。如,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独有的广泛代表性、高效决策性等。通过话语体系的构建,可以将这些制度优势以更加科学理性、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从而转化为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党制度的认可和赞誉,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我国政党制度从根本上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优势。

(四)有助于增强人民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认同

 一种良好的政党制度必然真实有效地反映民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才会打从心底认可它、接受它,坚持它、发展它,继而着实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西方政党制度从根本上取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即唯自身党派及背后的利益集团至上,仅代表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遵循国体和政体的初衷,坚持人民立场,集中反映社情民意和利益诉求,达成政治上统一的共识。自中国共产党建党近百年以来,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改革发展时代,始终心系人民大众,用最真实的行动证明了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与担当,展现了非凡的执政能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内在所具备的这些优势,也正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重要源泉。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建构,是对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相关理论生成、制度设计理念、内在结构框架和蕴含文化根基等进行系统阐述,充分展现新型政党制度价值取向的人民性,彰显该制度代表民众根本利益的政治优势,彰显“中国之治”的强大治理效能,同时也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继而获得广大受众的理解和认同,并自觉地生发出坚定的制度自信。

(五)有助于应对西方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质疑与低毁

政党制度这一套理论体系归根到底来源于西方,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把持着政党制度的评判标准和规则,掌握着世界政党制度的话语垄断权。一些西方国家极力鼓吹西式民主、普世价值。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强调合作、协商和共同发展,代替了西方政党的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保持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实现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为世界政党政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发展路径。可以说,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指导下将政党制度这一舶来品创造性地运用到具体实际当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规范化概念和制度性安排,不断发挥出应有的制度效能。但随着国际政治领域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有着分化和西化的意图的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固有的“西强中弱”的国际话语权格局和自身具有的话语优势对我国政党制度质疑、低毁和恶意攻击。因此,我们通过建构与新时代国家发展阶段特征、政党政治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勇于发声,积极传播政党制度声音,努力讲好政党制度的故事,提升话语实力和赢得话语优势,以此直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质疑和低毁,冲破西方政党制度“话语霸权”,并为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构建的内容意涵

话语体系不是话语的简单叠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在内容上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对这一制度存在形式及基本功能的全面系统阐释,本质上是对这一制度核心理念的表达、话语的呈现、经验的传递。

(一)语言文化视角:话语主体的多元化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首先是一种语言体系。在语言学看来,话语不能脱离话语主体这一载体而独立存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产生的定位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2】。也就是说,这不是中国共产党单方面努力的结果,而是各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了“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3】的论断,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了中国有多个民主党派。由此决定,政党制度话语体系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还充分体现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凝聚起执政党成员、参政党成员及无党派人士对这一制度的高度认同,同时也需要得到更多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认可,如通过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华侨华人等与海外侨胞、台湾同胞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的关系,激发海内外同胞对包括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内的中国制度的高度认可,从而凝聚起更多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二)叙事传播视角:互动交流的立体化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涉及制度文化传播中的交流交往,符合“广而告之、广而服之” 的基本逻辑,这就要求形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传播与叙事方式。自进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变得愈加撕裂化、保守化和极端化,信息传播在不同政治阵营间形成了各种同温层、回声室壁垒,有关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虚假信息、政治谎言、意识形态偏见更是甚嚣尘上。面对以上政治现实,必须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广而告之,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从传播理论来看,需要在话语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内容、平台、客体四大环节,建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传播机制。传播主体要求要建立一支熟稔理论、深耕专业的专家团队。例如,可以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涵、特点和优势,为传播提供专业的理论支持;传播内容要求要讲清楚、说明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体的内涵与特质,如广泛代表性、高效决策性、强大凝聚力等;传播平台要求整合国内外传播资源、媒介与渠道,在多方传播平台形成传播合力;传播客体主要就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所面对的国内外的观众、听客和观察者,应当形成传播闭环,注重主客体间的交流。

(三)政党政治视角:制度运行的实践性   

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主要形态,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经过多年实践独具中国特色,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党政治实践亦如此。因此,无论是 “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还是建立在地区特性上的政党制度和政党政治,选择和认同哪种制度都无可厚非。但从差异化实践形式归纳总结出来的政党制度话语体系,也就具备了国家或地区的实践特性。也就是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既非单一的理论说教,也非单一的思想认识问题,而是以丰富的实践为支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本质上是对制度实践的总结和解读,实践话语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顺应新时代、取得新发展的“实践经验、实践成果、实践事迹、实践精神为话语资源”【4】,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实践模式展开话语表达。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政党制度进行刻意歪曲,认为我国的民主党派是花瓶,民主监督流于形式。但是事实上,中国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执行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受党委委托就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专项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效能影响视角:话语视野的世界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政党制度话语体系不仅关系到国内政治引导的有效性,也影响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影响力。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在东方文明国度中开创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文明和政党制度。多数非洲国家在探索政党制度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多党制—一党制—多党制的艰难演变,这是发展中国家探索政党制度的一个缩影。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制度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更多政党力量,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目标。同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处理党际关系方面能够有效避免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执政的弊端,为人类政治制度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型党际关系模式,画出了最大同心圆。因此,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形成和构建并不意味着其具有封闭性,而是具有开放性特征,只有保持与世界不同制度话语体系的良好对话,才能够冲破西方话语体系的束缚,在坚定制度自信的同时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

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径意

(一)坚持指导思想,提供价值支撑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民主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经过不断地实践发展成为了我国的伟大政治创造。从执政党和参政党的指导思想来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地位,决定了民主党派的指导思想必须与执政党的指导思想相一致”【5】,二者都以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一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确保思想建设的明确方向。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经过历史和现实检验的科学理论,对科学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必须始终坚持。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厚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土壤,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实践道路上积累的丰富话语资源与实践经验,上升至理论高度,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升话语体系的解释力。

二是马克思主义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方向指导。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时期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和发展了新型政党制度。新时代,要利用已经上升为理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向前发展,将独具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多党合作理论、协商民主理论体系建设好完善好,从中探寻我国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设的话语资源,实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建构。。

(二)完善政党制度,夯实话语根基

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是以国家综合实力以及政党制度的实践效能为基础的,只有适合国情且实现预期目标的政党制度才能赢得本国民众的认可和拥护,才能赢得国外民众的尊重和理解。新时代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权的权重,从单一论证走向多重立体支撑。

一是要进一步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不同于西方的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民主性。需要深入挖掘这一制度的内涵和优势,重视落实和加强多党合作各要素建设,完善政治协商,强化民主监督,重视党外人士的参政议政,将其作为夯实话语根基的重要支撑。

二是提升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领导能力。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设计,持续构建“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政党政治格局,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强有力领导,确保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不偏向、不变味。

三是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实行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作用。鼓励、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的政协委员参与基层协商恳谈和社会治理,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为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单元发挥积极作用,践行好参政党的光荣使命,维护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健康发展。

四是不断加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机制建设。在制度建设上,不断制定出台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专项制度,及时调整修订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旧制度,各级地方党委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的基础上,可依照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更加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地方制度,真正畅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履职的各个环节,激发其履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顺应技术更迭,扩大话语传播   创新路径方式

在当今时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党的执政话语传播覆盖面提供了新的机遇。以技术为媒介,我们要建立和完善传播的平台和渠道,讲好中国故事,让国内尤其是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真实情况和积极意义。

一是主流媒体勇于发声。坚持 “党管媒体” 的基本导向,国家网信部门严格落实对各类社交平台的监管,从源头上阻隔违反大政方针、违背公序良俗的声音。同时,各大主流媒体应善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平台,建立网络 “根据地” 和 “主阵地”,以全新视角、客观维度、高品质文章和润物无声的形式持续影响国内外受众,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传播拓展渠道。

二是新兴媒体扩大影响。融媒体平台以数字化为基础,汇聚多种媒介形式,为用户呈现丰富的信息分享画面和高互动的空间。主流媒体应持续探索 “造船”,上线客户端产品,整合分散的主流媒体资源,打造新型传播平台,让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传得更广,深入党心民心。

三是严于管理赢得民心。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应充分发挥管控网络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作用,监管网络乱象。出台《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数据安全法》等加强网络治理,开展 “清朗”“净网”“剑网”“护苗” 等专项行动,让人民切实享受党管网治网的决心和意志,坚决拥护党对网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时防范境外势力渗透,加强网络空间的底线思维能力。

(四)加强传播自觉,提升话语感召

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我们需要。

一是确立话语自觉。要深刻认识到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重要性,自觉地将其作为传播中国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的重要工具。加强对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和阐释,提高对其内涵和价值的认识,确立话语自觉。我们要将好的制度和经验传播出去,向世界坦率地、自主地宣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新做法、新实践、新经验,对其进行形象化阐释。

二是强化话语自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世界政党制度相比,既具有已被历史证明的科学合理性和民族特色性,又具有被现实印证的时代开放性,这足以说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应充满自信地向世界传播。通过展示新型政党制度在国家治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增强话语自信。

三是优化话语语境。在国际传播中,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政治环境和社会制度,采用差异化的传播策略,并优化话语表达方式。如,采用易于理解、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具体案例和故事,提高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升传播力。

 (五)积极主动出击,打破西方束缚

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我们需要抢占话语先机、主动出击,在国际舆论场上积极发声,打破西方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束缚。

一是打破文明逻辑。类型多样的世界政治文明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稳健发展。但西方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基于西方政治文明逻辑,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有别于西方政党制度,顺应了人类政治文明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创设了符合政党制度发展规律的民主政治的不同范式,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探索现代民主政治模式提供了全新的制度选择,也为推动人类政治文明的繁荣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因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应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合作,打破西方文明逻辑的局限。

二是打破学术范式。政党概念最早产生于近代西方国家,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设与西方国家相比,形成时间相对较短,影响空间相对较小。西方利用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在学术范式上的主导地位,对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进行评判,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扩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世界影响力产生了阻碍。尤其是苏联解体后,世界出现了明显的“资强社弱”的国际政治格局,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趁机对社会主义国家展开经济战、政治战和文化战,诋毁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特别是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应构建自己的学术范式,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出发,对新型政党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

三是打破霸权行径。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确立了在全球政治话语体系中的强势地位,肆意操控国际政治评判标准。而西方政党制度话语体系通过霸权行径输出的价值标准常以“普世价值”存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应坚持平等、对话、交流的原则,与世界各国政党制度进行交流与合作,打破西方霸权行径。同时,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应对国际舆论场的负面声音。面对外界的误解、曲解甚至攻击,应保持战略定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以理服人。

结论: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代同步、与实践相匹配的过程,必然会随着我国多党合作实践的深入而动态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构建,也应立足时代发展、立足多党合作实践,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面对未来,应当充满信心,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制定科学合理的构建策略,因时而进、因事而新、因势而兴,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积极传播中国声音、宣传中国主张。这不仅是政党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历史呼唤。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N].人民日报,2016-1-3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2021年6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0.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

[4].齐道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成样态与功能指向[J].探索,2023(2):3.

[5].梁晓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构建:价值意蕴、内容构成与基本维度[J].宁夏党校学报,2024(5):56.

        作者简介

郭清梅,女,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学报副主编。曾获得“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河北省优秀期刊编辑”等称号。作者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50多篇。参编教材、著作等5部;曾主持或者主研省部级以上课题20多项。

梁捍东,男,河北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河北体院研究基地负责人。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或者主研省级以上课题10多项,著作3部。